近日,一直處在風口浪尖上的知名首席陳杭離職了,消息傳出后,相關話題立刻登上了多平臺的熱搜榜。
近日,有消息稱,原浙商證券研究所所長助理、新科技首席陳杭已于4月20日前后辭職,目前浙商證券內部通訊錄、中證協公示信息中,均已無陳杭信息。
今天下午,記者向陳杭求證,上述消息得到了證。在問及離職原因時,陳杭表示,從浙商證券離職是想更好的拿起法律武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因為譚某的行為已經涉嫌違法,本人已經報警。在職身份要求我的一舉一動都要向合規匯報備案,不利于事件的快速處理,所以為了避免前雇主被無辜波及,故主動提出離職,專心處理此事。
(相關資料圖)
此外,陳杭還對800萬年薪、怒懟中芯國際大佬“你算老幾”等傳聞一一做了回應。
浙商證券回應
今年4月初,一則關于陳杭的爆料消息的截圖在金融圈被不斷傳播。
據悉,此次事件的舉報人為陳杭(2019年11月-2022年11月在方正證券任職)此前在方正證券研究所電子行業組的前同事譚珺。其痛斥陳杭存在推接盤票、無基本面研究吹票、讓實習生代寫研報,以及上班期間開房200多次等一系列問題。
譚珺表示希望將信息轉發給邱冠華(即浙商證券首席戰略官兼研究所所長)。
4月7日,陳杭在朋友圈回應稱“文章內容純屬譚珺虛構,本人已向所在公司匯報此事,并采取法律手段維護本人合法權利,追究譚珺的法律責任”。同時,陳杭還向傳播上述爆料消息的博主發出了律師函。
據了解,譚珺正是去年6月自稱“全網第一個喊4000點”的美女分析師。當時,陳杭當時正是方正證券科技首席,二人為同事關系。去年11月,陳杭跳槽到浙商證券,任所長助理、科技首席分析師。
有知情人士透露,最初浙商證券研究所并未第一時間要求陳杭離職,只是重新對他的入職程序、背景調查、入職以后的研報合規情況進行了調查。但由于輿情反復發酵,引起了監管機構的關注,陳杭最終不得不選擇離職。
針對陳杭離職一事,浙商證券表示:“陳杭所涉事件均與本公司無關。陳杭于2022年11月入職浙商證券,還在試用期。陳杭因個人原因,已于近日向公司提出離職,目前已批準其離職申請。若有相關不實報道損害公司聲譽,我司保留依法追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利?!?/p>
陳杭回應推票傳聞
據券商中國報道,譚珺告訴媒體,2021年,陳杭在沒有研報、沒有風險提示、承諾收益的情況下,誘導她杠桿買入港股股票金陽新能源,隨后該股票迅速下跌超過50%,造成證券賬戶爆倉,損失慘重。
后來經雙方協商,陳杭表示“愿意就相應損失承擔責任”,并在微信多次承諾償還1000萬港元,其中包括譚珺及其親朋好友的投資款。但此后陳杭始終以“沒有錢”為由,拒絕支付上述款項。于是,譚珺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失業,且多次討要款項未果后,決定向陳杭的現任領導投訴,這也是網傳爆料的由來。
對此,陳杭回應稱,本人第一時間對譚某的不實信息已經報警,警方正在收集證據,積極處理中。同時,他表示,譚珺所述自己炒股虧錢,系自己行為,因為他知曉譚珺是證券從業人員不能買賣股票,不可能給她推股票。
此外,陳杭還告訴記者,關于第一財經報道的收到的投資者爆料,也是譚珺假扮故意抹黑。
目前,陳杭已經報警,期待警方還給他一個公正。
回應800萬年薪傳聞
據此前公示信息顯示,陳杭是北京大學碩士,于2017年6月加入西南證券,2019年6月獲得證券投資咨詢(分析師)資格;2019年11月,陳杭跳槽至方正證券研究所,擔任所長助理、科技行業首席分析師;隨后在2022年11月轉會浙商證券研究所。
網傳浙商證券研究所不僅許諾了首席和所長助理的職務,更是給陳杭開出了兩倍薪酬的高價,年薪高達800萬元。
對此,陳杭表示,網傳800萬年薪,只是譚珺大面積抹黑故意制造輿論熱點的一個手段,夸大和捏造事實,好讓媒體大規模轉發。事實上年薪符合行業平均水平,遠不及她說的數字。
回應怒懟中芯國際大佬
至于更早之前讓陳杭火出圈的怒懟中芯國際大佬一事,陳杭回應稱,”我在群里看到有人在貶低國產光刻膠“做的都不行,沒一個敢來見他”,當時的背景是國產材料進步很慢,主要原因是下游晶圓廠沒有跟國產材料商形成良性互動,沒有渠道通過迭代反饋的方式來提高良率?!?/p>
網傳截圖顯示,當時在一個半導體行業500人的微信群內,大家正在就國內半導體領域緊缺的“光刻膠”耗材國產化進行交流。時任西南證券電子分析師的陳杭,與中芯國際光刻膠負責人楊曉松產生了觀點分歧,陳杭遂怒斥楊曉松“你算老幾”,楊曉松則回懟稱“你去問問國內所有做光刻的,我敢不敢這么說”。最后,陳杭被群主請出該討論群。
分析師聲譽風險亟待加強
近幾年,屢有證券從業人員因朋友圈、微信群里的言論受到網絡關注,更有券商員工因微信傳播不實消息被警方行政拘留。
微信朋友圈私域平臺言論因網絡而擴展到公域被放大,對券商的公關工作與分析師聲譽風險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
事實上,去年上半年,中證協就向各證券公司發布加強證券分析師管理有關事項通報,并表示此舉是為防范經營風險,規范證券分析師執業行為,推動證券研究業務健康發展。
中證協指出,近期根據行業機構反映,一些不具有開展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質的機構或個人通過創建“研究社區”、“學術交流平臺”等形式,組織召開證券投資分析研討會、交流會,邀請公募基金、保險機構、私募基金等機構投研人員和證券公司分析師參加,并通過出售研究報告,提供投資分析意見,謀取不當利益。
“相關行為不僅涉嫌違規開展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而且給參加活動的證券分析師及所在的機構帶較大執業風險?!敝凶C協強調,提醒各證券公司加強對分析師日常管理,要求分析師不得參加上述相關活動?!?/p>
此外,中證協還表示,隨著互聯網和自媒體的快速發展,信息傳播方式更加多元,對證券公司聲譽風險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證券分析師作為公眾人物,其言行受到社會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個別分析師的不當言行可能會引發所在機構甚至整個行業的信譽危機。
“各公司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擬發布研究報告質量控制和合規審核,加強分析師發表言論管理,督促分析師廉潔從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自覺遵守社會公德,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在踐行‘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中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敝凶C協表示。